#讀書心得 搶救與殺戮:軍醫的戰爭回憶錄

搶救與殺戮:軍醫的戰爭回憶錄

作者/強‧克斯鐵特爾

槍或聽診器?
弗里澤中校直視著我,直言不諱:
「軍隊幹的是殺人放火。你是醫生,無所謂嗎?」
克斯鐵特爾的生命故事是不平凡的。

身為印第安人,他在威斯康辛州歐奈達保留區的貧窮單親家庭長大,努力成為IBM白領階級後,在所有人都潑他冷水時下定決心一圓兒時夢,奮力進入大名鼎鼎的梅奧醫學院攻讀醫學博士。順利畢業並如願成為急救醫生的他,為了貢獻所長,還主動投身國際人道救援工作前往盧安達。

這樣一個從小就夢想成為醫生的人,卻在四十二歲時投效了軍隊。

戰場上,軍人和醫生缺一不可。他前往伊拉克執行過三次戰地任務,然而,作戰醫學的艱難之處在於不是所有人都該搶救,不是所有生命都能得救,但軍事教科書從沒教過軍醫該如何自處。

身為一位軍醫,醫者之魂與軍人之心如何在一副身驅裡共存?
「軍醫通常會恪守醫道,但軍醫訓練也會教他們在必要時取敵人性命。我完全了解自己必須同時掌握這兩套技巧,才能成為一位軍醫。」
   ――強.克斯鐵特爾



先說結論,好看。
好萊塢大片有的要素這本都有,大場面、有張力的劇情和矛盾的主角。但還是很降SAN值,裡面好幾個場面描述是讓人難以想象的地獄。(盧安達大屠殺、伊拉克戰爭…)

矛盾的職業:軍醫

翻開此書之前,我就一直對「軍醫」這個職業充滿好奇,身兼上戰場的士兵與在戰場後方救援的醫生,如此矛盾的職責,在非緊張時期(像二戰)也沒有大量徵兵狀況的現代,為什麼醫生會想主動從軍呢?

回憶錄理所當然從小時候講起(不過頁首有先倒敘一下,才不會讓讀者覺得無趣),作者是名印第安人,母親離婚後獨自扶養孩子們長大,最早會對醫學有興趣是原自小時候的一次受傷經驗,大學時期本來也想繼續朝醫學方面前進,但忽然就轉向了(?),大學畢業後結婚生子,有個不錯的薪水後,心中的渴望才又呼喚著他。

寫到這裡真的很佩服作者的太太,他們在大學認識,很快結婚,先生工作穩定後卻說要去唸醫學院,唸到快四十歲順利畢業,在急診室工作,本來以為可以回歸穩定,結果先生又說急診室太無聊了(最近在看另一本《夜班急診室》,急診室明明一點也不無聊啊啊啊),無法發揮所長,要去從軍發光發熱。書中描述太太只是有微詞,到後來作者真的要上戰場了才從文字感受到他太太有點憤怒(但也描述不多),真的很想知道太太的心路歷程,如果只有一個小孩也就算了,但太太要一打四,然後不管發生什麼事,先生都在伊拉克無法立即聯絡……後來先生還因故中風,這位太太真的是很辛苦很辛苦orz

上戰場,跟你想的不一樣


回正題,從作者開始從軍開始,故事就忽然變得緊張,作者隨隊拉拔到紐約營,其中關於軍隊的生態描寫也蠻有趣的,他說軍隊總是急急忙忙,然後等待,真的是非常貼切,把醫療人員全趕到營區後,結果醫療器材也沒到位,醫療人員們也只能等待,而且營區裡還沒準備好要收容這票人,還得臨時搭帳篷,公家單位毫無效率的程度,世界各國都差不多(爆)

作者原本希望能在軍隊裡一展急救長才,未料第一個大任務卻是「驗屍」,而且是驗當時伊拉克總統薩達姆·海珊的兩個弟弟的屍體。這段很棒,如果給克林伊斯威特拍的話應該可以很深沉又很灰暗(你對克林伊斯威特有什麼誤解)

其實作者的軍旅生涯描寫並沒有很長,我本來以為至少會占一半以上,不過,不管哪一段故事都讓人印象深刻。

作者退出戰線的過程比戲劇還意外,為了跑去幫忙而跌倒導致複雜性骨折,後送治療後有暈眩等症狀,超了CT發現腦袋裡有動脈瘤,隨後開腦動了動脈瘤手術卻導致中風,連電影劇本都寫不出這麼戲劇性啊啊orz

醫生、軍人、患者

作者確診中風後開始長期復健,本書後半都在寫他的復健過程,他一開始不願接受自己中風的事實,雖然不到不配合復健,但心底總存在著質疑、還抱著身為軍人、醫生的自己。後來,作者遇到一位年輕的復健師,她利用換位思考的方式,帶著 作者正視現況,終於讓他了解到自己就是個病人,不是醫生也不是軍人了。

覺得作者能把這些寫出來真的是一種自我突破與成長,從字裡行間可以感受得到作者有身為醫者與軍人驕傲,一夕之間變成走路都走不穩、連三個單字也記不起來的老人時,內心一定無法接受吧。後來就連閱讀復健時,作者第一本書還選了超難的物理書,但他明明連簡單的故事都無法理解(中風會影響閱讀及抽象理解力) ,讀童書時還躲起來看。
後來跟治療師建立起良好的醫病關係時真的很感動,作者並引用電影《象人》中的台詞的橋段好棒。

「在片尾,梅里克在崔維斯醫生家裡喝茶,問了一個問題:『你能治好我嗎?』崔維斯回答:『辦不到,約翰,我無法治好你。』梅里克說:『我想也是。』」
我告訴雪兒,就在那一幕,當事人終於領悟到自己的死亡和命運,整場戲充滿了沉甸甸的情緒。
「那就是現在的我,是我現在的生活和治療方式。」我對雪兒說,「所以我想問妳同樣的問題:妳能治好我嗎?」
那一年的治療裡,我和雪兒相處融洽,她建立的醫病關係讓我能夠揭露中風以來最深切的洞察、最深層的恐懼,尤其是關於未來的。可能很少有治療師曾與病人有過如此的關係,我很感激她逼使我去發現自己變成了怎樣的人,而且在很多方面發現了定義我面對生活的韌性。在我們的課程中,我多次看到她情緒激動,眼淚幾乎奪眶而出,她會去拿面紙,有時也會給我一張。
象人的故事感動了我們兩個人,她和崔維斯醫生一樣,在回答我之前,沉默不語了好一會兒。
「不行,強,我無法治好你。我永遠做不到。」幾滴眼淚掉了下來,她用面紙擦眼睛。
「我想也是。」
我靜靜回答。我們安靜地坐著,我的眼中也充滿了淚水。

爾後,作者簽下了放棄醫師執照書,為了復健開始寫作,回顧他的軍旅生涯,並申請創意寫作碩士班,後來也念畢業,並寫下此書。

如果是抱著想看軍醫各種刺激生活(?)的人來看這本書可能會有點失望(本來我也是這樣),不是沒有大場面,但量不算多,但我看完後仍覺得一本非常好看的自傳,作者誠實面對自己,並誠實地寫下所有。

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,請在文章最末按5下Like!
我將得到likecoin的回饋:)

回饋由likecoin基金會出資,您只要註冊/登入帳號(fb、google帳號都可以註冊,流程超快),按五次左鍵,可以贊助我的文章且完全不會花到錢!
支持創作,正向交流:)

Bookmark (0)
Please login to bookmarkClose

Post Author: ami

文具,讀書心得,鋼筆,手寫
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