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鄰人:面對集體憎恨、社會癱瘓的公民抉擇

鄰人:面對集體憎恨、社會癱瘓的公民抉擇

鎮上的猶太人像狼群中待宰的羔羊,他們被棍打、溺斃、砍頭、焚燒……
然而這一連串殘忍的暴行並非出自人們熟知的「納粹」,而是擁有真實面孔和姓名的波蘭人,是這些受害者過往所熟識相交的人們:他們的同學、朋友、向他們買牛奶的人以及在街上閒話家常的人
——同住在小鎮裡的鄰人。


第一次聽到這個歷史案件是在某個寫作營,講師是房慧真,她說到最近在看的書,正是這本《鄰人》(但當時只有簡體版),當時她只簡單地描述整件事情的經過,但光是如此就足以讓我震驚。以往讀到的二戰歷史,都是訴說納粹大屠殺的可憎及泯滅人性,或是在戰爭下的人性光輝,然而這本《鄰人》中描述的事件顛覆我的認知,挑戰主流二戰史。

在波蘭耶德瓦布內小鎮中,約有一千六百多名猶太人經歷這場大屠殺,
最後只有七人倖存,
而主導大屠殺的人不是德軍,正是同一個鎮上的波蘭人。

書中描述了那個年代波蘭的仇猶情緒,與被德國跟蘇聯接連占領的前因,但能因此就造成一場小鎮大屠殺嗎?還是令人難以想像。但書中的可怕細節一一述明這些都是真實發生過的,不分男女老幼,平常交情好或不好,一視同仁地殺戮。這是自發性的行為,沒有人逼他們拿起屠刀,甚至躲在德軍憲兵站的猶太人還逃過一劫。

在學術文獻中,猶太大屠殺通常被描繪為一種根植於當代的現象。我們非常清楚,要殺死幾百萬人,必須先有一套極富效率的官僚系統,以及一套(相對)高明的技術手法。

但是,耶德瓦布內事件則挖掘出猶太屠殺中更深層、古老的面向。我指的不僅僅是行凶動機(就算耶德瓦布內的波蘭人和沃姆扎的農民都是自願殺人,而且事前做足準備,其動機也不可能來自納粹的反猶太宣傳)抑或古老的殺人方法和凶器:石塊、木棍、鐵棒、火、水,甚至殺人組織。

一個沒有解答的叩問

面對可怕難解事件,我們總會想問清事件的詳細內容(how)?以及它為什麼會發生(why)?這本書透過史料及相關人物的採訪,爬梳重建事件來由與細節,也許可以稍稍解答第一個問號,但關於第二個問號,為什麼?作者則開頭寫道,他也不知道答案。

關於大屠殺,我的結論是開放的。換言之,讀者在讀完本書後,恐怕不會得到知識的滿足感;我寫完書時,也同樣沒有這種感覺。寫到最後一頁的時候,我甚至無法對自己說出「嗯,我現在理解了」這樣的話,我想我的讀者也不會。

我看完本書後,真的就像作者所說的一樣,對「人類」這個生物心生恐懼、充滿疑問。即使當時社會狀態仇猶、雙方有一些誤解、戰局不明……但這些就能讓人拿起兇器對同住在一個小鎮的鄰人痛下殺手嗎?最後還為了殺光猶太人,把他們關在穀倉內放火燒死……

波蘭法庭在多年後審理此案,但當時並未受到太大關注,因為證據不足,甚至只有少數人受到刑責(只有一人死刑)。直到作者出版此書後,世人才了解整個事件,卻也對當地小鎮及波蘭國內造成極大的影響。
有人堅稱是受德國壓迫,小鎮居民才不得不成為兇手。2011年耶德瓦布內大屠殺的紀念碑上被塗抹了納粹標記和塗鴉,上面寫著「他們易燃」和「我不為耶德瓦布內道歉」
在2016年的一次電視採訪中,波蘭教育部長對波蘭人是否參與大屠殺表示懷疑,並說:「耶德瓦布內是一個涉及許多誤解和偏見的歷史事實。我不是專家,但圍繞這種戲劇性情況的真相是有爭議的。」
關於此事正反雙方的意見仍在波蘭國內發酵,但我覺得這是好事,總比歷史課本上一句帶過的一言堂好上許多。


看的時候總忍不住想到自己國家的事情,波蘭這件事也才近七十幾年前,而歷史總是不斷的重複。

群體中的仇恨、對立情緒是會發酵的,平常可能都只是打打嘴炮,最討厭xx人啦,沒有人想過它可以在某個時間被點燃,燒掉所有的良知、道德與曾經交流的情感。

我們在直觀大屠殺時,能緩解不安和痛苦的唯一方法,就是不斷提出彷彿永無窮盡的質問,如此一來,我們才能繼續尋求答案。

延伸閱讀
殺死你的猶太《鄰人》:「受害者」波蘭也曾反猶大屠殺?

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,請在文章最末按5下Like!
我將得到likecoin的回饋:)

回饋由likecoin基金會出資,您只要註冊/登入帳號(fb、google帳號都可以註冊,流程超快),按五次左鍵,可以贊助我的文章且完全不會花到錢!
支持創作,正向交流:)

Bookmark (0)
Please login to bookmarkClose

Post Author: ami

文具,讀書心得,鋼筆,手寫

發佈留言